揭秘最真实的华为特色文化

QQ截图20150616111203

学习华为,了解华为,从华为特色的文化开始吧,整理一些华为关键字与大家分享之。

 

【MTS】

第一次看到这个词,觉得这是不是一个华为高大上的产品,或者一个业务部门。看了很多文章才知道是“马蹄山”的意思。

华为大量深圳员工住在深圳马蹄山及周边区域,把马蹄山说成华为的一个社会化的宿舍区也不为过。当然,住在马蹄山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房价低,其次非常适合短期租住,因为很多华为员工入职后只是在深圳培训几个月就奔赴一线了。

有的人则是经常出差在外,在深圳天数甚至没有在外面多,如果没家没口的没必要租太贵的房子。

除了房价保留竞争力之外,以前城中村的餐馆在如今的马蹄山依旧红火,24小时都有好吃的,每天晚上下班,百草园北面就开始烟雾缭绕了,烧烤摊及吃烧烤的人都满满当当的。

华为正式员工中,一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至少都是读过大学的,这给马蹄山村增加了很多人文气息。在北京有个“回龙观文化居住区”,实际上马蹄山也可以称得上马蹄山文化居住区了。

【胶片】

华为,所有员工都管PPT叫“胶片”,我自己入职华为时,由不适应到现在也开始习惯的管PPT叫“胶片”了,即使跟客户和自己家人朋友也是这么叫。

这个“老掉牙”的名词的产品寿命能在华为延续这么多年,而且还会继续延续下去,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原因究竟为何,这里只能猜测一下了。笔者觉得主要原因有:

原因之一,“胶片”这个词实在太重要了,内部外部会议、工作报告、客户交流、与“胶片”这个词相关的公司文件、乃至公司核心流程IPD流程及分支流程,均对该词进行了大量使用,已经使用到什么程度呢?已经到了一个华为标准术语的程度了,虽然这个术语老土的很,也不得不用。

原因之二,公司成立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正式的发文,要求将“胶片”这个词变更为其他名称,而且相信只要公司不发文变更,华为会继续将这个词用下去很多年。

原因之三,可能是没有一个替代的词能比“胶片”发音更短(比如相比:PPT、幻灯片、Presentation、PowerPoint、Slides等),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华为能少说一个字,可能就会省下一大笔钱。

原因之四(华为心声社区“荣耀老专家”反馈的意见),华为曾一度不允许使用Office办公软件而采用Lotus123(现在非研发已是MS Office天下了),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用PPT这种微软专属名词来表达幻灯片的。

【考试】

大学毕业后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不用考试了。可惜毕业十几年后,进入华为,又开始了考试。不仅仅包括在线的电子考试,还包括线下纸面考试。看到考试科目的时候,真是有种辛辛苦苦十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

入职后HR给出的指导里,列出了一大串要考试的科目,我直到全部考完,才知道有90%是不用考的,害的自己连续加班2个多月(真是自作孽)。当初以为入职考完是否就OK了,没想到,这考试还是常态化的,虽然不是很频繁,每年也要考几次,相对集中的是任职资格涉及的考试科目。

华为考试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有产品知识、流程(很多)、消防知识、英语能力等等各个方面但印象中,考的最多的应该是信息安全相关的考试,似乎每年都要考一两次。可能是有种警灯长鸣的作用吧,自己在信息安全上面是一直小心谨慎的,因为安全红线“太多”,绝对华为特色,但后来养成习惯,似乎也没啥了,当初是很不适应的。

有的考试允许考无限次数,时间也相对宽裕,也允许到文档里找答案。但有的考试,不仅限次数,而且不允许切屏找答案,只能先把要考的内容认真学习,深刻理会才有通过的可能。

从一个考生的角度去看待考试,是非常厌烦的事情。但从公司整体经营管理上,考试是保证全体相关人员认识一致,水平一致,步调一致的最直接手段。公司十几万人,光靠自觉是无法实现这些目标的。我个人觉得,考试应该算“狼性”的一部分。

【26】

这是在华为术语里一般都查不到。但在培训课、会议里、华为人沟通中被大量提及。

当然,经过询问,知道了是指代谁,也知道了大概含义。入职后这几年的每年公司的年度娱乐视频里总会或多或少的有一两个镜头挖苦一下26这个名词。其实无论对方品德如何,能在公司上下被如此强调,可见26的攻击力还是很强的。

直到自己被划入IT产品线,这个术语在自己产品线出现概率少了很多,只是偶尔听领导抱怨一下对方推出的新产品,连名字起的跟我们早已有产品都一样,但在IT市场方面虽然还未放松警惕,但基本还是很少再关注他们了,因为双方已经有很大差距,有其他更强大的对手要较量,当然不排除哪天26东山再起。

(小编补充: Z为第26个字母,谐音:二流,也即HW内部对竞争对手Z的蔑称。当然,Z为26,HW也有昵称28。因为某一年,华为爆料平均年薪28w,华为便有了个新别称:28公司。另一种解读:比26还2。)

【奋斗者】

“奋斗者”在华为的象征意义和法律意义要比实际工作驱动力的意义大。

我当初入职的时候,误以为作为华为奋斗者在节假日加班,没有加班工资的。

后来领导特意跟我解释了一下,在华为的加班分两种,一个是自己安排的加班,一个是领导安排的加班,后者属于指令性加班,即使是“奋斗者”在节假日也是可以申请指令性加班的加班工资的,这和奋斗者不冲突,比如每月的月末周六上班就是付双倍加班工资的。

除了加班,还有休年假,在华为转变成了可以使用月末周六上班的工时倒休,每年大约有12天月末加班,可以选择倒休(即休假)也可以选择领取双倍的加班工资。

有人会说我光拿这些差的国家比,的确跟欧洲没得比。在华为以前,就听一位以色列人说他去欧洲(好像是丹麦)调试设备的事情,说他刚把设备调试好,准备开始测试,欧洲当地那老兄一看表,5点了,立刻下班走人了,搞得他很无语(西方人之间也是互相不太理解的)。

以上对“奋斗者”的解释,丝毫不代表华为人不辛苦(虽然辛苦是有回报的),“加班”和“总加班”也是两个概念。

【奋斗者协议】

奋斗者协议也不是强迫协议,这跟选择是否到华为工作是一样的,选择不同工也会有不同酬也是没啥不在理的。

换句话讲,在华为是不是签署“奋斗者”协议,跟会不会努力工作,关系不大。奋斗者协议,也不是啥规范文本,写一句话,签署上自己的名字也可以。

我自己傻乎乎的像当初写入党申请一样,洋洋洒洒写了1页纸的文字来表决心,后来发现人家只写两句话就可以的时候,可谓是五味杂陈哪,在华为更多的是看行动,而不是誓言。

【机关与一线】

原来在韩国企业工作的时候,人事行政部门叫“支援”,不管实际情况如何,我觉得这个称呼蛮合理的,因为这个名称体现了附属与支持部门的角色。

到了华为,感觉更进一步。华为内部人员很少把深圳称作“总部”,都是叫“机关”,只会在和客户交流时,为了让客户听明白,才会偶尔说成“总部”。

“总部”这个称谓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而且在总部的人一般都会有种优越感,在华为,这种感觉似乎很小甚至没有,甚至感觉是完全反过来的。

笔者就属于机关(外部人理解的“总部”),但在华为三年,丝毫没有什么“总部”的优越感,只有畏惧感。

遍布在全球各地的办事处销售单位,在华为统称为“一线”,这是一个军事用语。

“一线”即销售部门几乎是我们机关的客户,伺候不好他们肯定是没好果子吃的(“一线吃紧、机关紧吃”的现象在华为是被严厉杜绝的),更别提什么发号施令了。

一旦一线和机关发生争执,由更高层裁决的时候,裁决结果会很“不公平”的偏向一线(这种“不公平”不是等上层裁决了你才发现偏向,而是刚入职时就会有人告诉你这种裁决一旦发生就会是不公平的,所以该怎么做你懂得了吧?)。

所以作为机关的基层小兵而言,听到更多的是一线向机关“发号施令”并服从之(只有在有400%以上把握胜算的情况下,才可能考虑小心的跟一线得瑟一下)。

当然实际情况并不是很恶劣的命令,在华为“发号施令”有个更特别的名字叫“呼唤炮火”或“输送炮弹”,大部分一线对机关的人也比较尊重,给机关的人肉炮弹都赋予非常光鲜的名字“专家”。

【炮弹与炮灰】

呼唤炮火、输送炮弹,翻译成企业语言就是,送支撑人员到一线支撑项目,为一线输出资料、提供赋能或在家里配合一线进行定制开发与测试等工作。

这个比喻很形象,因为大炮(现在的导弹)发射的位置都是在后方乃至大后方的,这象征着“机关”,而炮弹要轰炸的则是敌人的前沿阵地,即一线。

“呼唤炮火”和“输送炮弹”便体现了一线和机关的沟通,以及机关一层层面向一线支撑的流程,所有的用词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取得战争的胜利。

“炮灰”的意味与“炮弹”不同,也不是官方用语,而是华为人私下的一个用语。从字面意义理解,“炮灰”也是在发生在一线,由于己方炮火没有能压制住敌方,而遭遇敌方炮火的轰炸,最终自己也成了一片灰土的意思。

这个词不止用在一线,也会用在机关,泛指自己或自己所在团队阶段性目标(可能是一个产品、一个大型项目、一个空白市场的开发等等)没有达成,没有业绩而被换岗,但最终目标还是由其他人或团队达成了,并且享受最终成果的已经不是自己的意思。

这的确有点残酷,在战争的实际战斗中,冲在最前面的一般都是最先倒下的,甚至牺牲的干干净净,最后冲上敌方阵地插旗子的往往是冲在后面的。当然在现实的商战中,所谓的“牺牲”也不是真的人over掉了,而只是换岗了,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那些在一次战斗中插旗子的人,也不是每次战斗都能插上旗子,冲在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就变成最前排了,更不要以为在华为待在机关就安全了,因为后方炮火不足导致一线溃败的,那些参加战斗的炮兵部队也都逃不了干系。

在华为,销售额这种指标可以直接考核到机关研发团队,打多少粮食赚多少钱,但基本的口粮(即工资)都是有保证的。这比狼群外出捕猎失败而集体饿肚子可是强多了,但如果没捕到猎物,还想吃饱吃好,似乎也不现实。

【“专家”与“总”】

在华为有两套“专家”体系,一套是官方的任职体系,另外一套是一线对所有到一线支持人员的泛称。

华为员工可以走两个职业发展路线,一个是经理人的管理者路线,一个是专家路线。华为任职体系里有详细的分类和分级,从一级到八级(逐级升高),最高级专家叫“Fellow”,这都有严格的任职、认证与任命流程。

《云计算架构技术与实践》书的作者:顾炯炯,就是位八级专家。能获得八级专家头衔有多大含金量,只有那些每年都苦苦申请职称升级的华为人能理解(到五级申请难度骤然增加,六级已经很稀少了)。我们都称顾炯炯为大师(反而不称其“专家”)。

大师写的文章有些像程序的代码,几乎含着嵌套结构,一个超长句会包含一连串的逻辑推理和条件说明。不仅是逻辑思维能力,在技术和商业视野等各方面,炯炯大师至少都是让笔者望尘莫及的,俺只有敬佩的份儿。

除了任职体系的“专家”,另外就是一线对输送到一线机关人肉炮弹的华为内部称谓了。笔者猜测一线习惯这么称谓可能有两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机关过去人太多,而且去两天就回去了,名字都记不住,又不好意思的总问人家叫啥名字,叫“专家”最方便了。

另外,给支撑人员安排个虚高的抬头,无形的给机关人员压力,要好好干活儿,对得起这个称谓,不然的话,后果你懂得的。

对于客户侧,很多时候怎么称呼是无所谓的,关键能够帮客户解决问题就可以了。如果问题解决的很漂亮,客户很满意,超出期望,往往客户会说一句“嗯,你是真专家!”。

但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引起客户不满乃至投诉,即使把头衔改成叫“砖头”都没有用,轻则“专家”像被“砖头”拍过一样一头包的回去,重则能够玩穿越了(即一夜穿越到解放前)。

与“专家”很相似的一个“称谓”就是“总”了。在华为内部,领导很多,而且从通讯录里查不到这个人是否是个领导,通信录里写秘书名字的,已经是很高的领导了,但大部分领导是没有秘书的。

称呼陌生的对方“XX总”是最保险的做法,称呼对了万事大吉,即使对方是个小兵,称呼不对,对方也很开心,而更乐于帮助你办事。

结果“总”这个词比“专家”用的还滥,滥到什么程度呢,一般国人的称呼习惯是“姓氏+总”,但同姓的人太多,特别是写邮件的时候,华为又发明了“名字+总”或“姓氏+ 总+ 名”的形式来区分。

公司高层领导曾经为此有过非正式的讲话纠正,建议像欧美企业一样,直呼对方的名字更合适,但似乎效果不太明显。倒是直呼领导其名也不被歧视了,但往往为了尊重领导,直呼对方名字的时候故意叫他的英文名字。

这不是为了洋气,而是似乎在暗示:“我直呼您的英文名字而不是称呼xx总,是遵从的欧美习惯(中国的风俗我还是留在心中的,我心里还是叫xx总的),并且这也符合相关领导的讲话精神!”。

但很多人没有英文名字(或者在通讯录里也看不到),怎么办呢?

华为人真是聪明,“哥”、“姐”、“MM”、“GG”、“老师”、“老大”……都用上了,只有很熟的同事之间才会直呼名字。每次对方称呼自己“总”,自己一样像对待“专家”这个称谓一样,非常真诚的跟对方讲“麻烦老大叫我名字就可以了,我可不是什么’总’”。

以上这些称谓在华为大量使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公司太大,十几万人,经常要将很多互相不认识或不熟悉的人组织成一个临时团队。让团队增加点亲切感或趣味感,如何称呼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把事情高效的办成就可以了。

【2012实验室】

这是个实验室的名字,名字源自《2012》的电影。背景是万一发生灾难,能够有自救的措施。

说白了,就是个预研的机构。这类预研机构,并非华为特有,很多企业,比如:IBM、Intel、Google等都有类似机构,而且这些厂商的投入和前瞻性研究也比华为更大更远。只是跟国内一些企业比,可能还有一定的优势。

在笔者看来,2012算是一个竞争力,但不能算是核心竞争力。2012对华为贡献很大,包括产品孵化,成本降低,技术专利战略布局等方面。

【IPD流程】

IPD流程是华为从IBM引入的,花了很多钱,但深刻的影响了整个华为公司的运营运作。整个华为的组织架构基本都是围绕IPD流程设置。

IPD流程给华为带来了端到端的公司运营与产品质量保证,让华为即使和其他企业同时研发同款产品,华为的产品在IPD流程的保障下会更加稳定和适合于市场需求。

IPD流程只是华为一系列流程中的一个,但是最核心和对华为最有效的一个流程。

【灰度】

任正非说“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灰度这个词可以延伸出非常广泛的含义。这是一个针对“非左即右”这种极端式观念的纠正。实际属于类似于哲学词汇。

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会面临左右为难的事情,这个时候,往往处理的方式就是非左非右。灰度实际上是一套类似易经的哲学理论,这方面其实也不是华为的专利,很多企业也在用,华为只是把这个词叫的比较响,执行的也比较彻底而已。

【选美】

华为的选美可不是某些企业喜欢在内部拉真人美女秀的选美哈,华为从没这种真人选美活动,连年终晚会笔者也未见过此类活动(这两年,华为连年终晚会都没有了,被颁奖大会取代了)。

华为的选美,就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实际上就是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别光照镜子,把自己的方方面面跟自己的对手比一比。

华为选的对手,很多时候都会让人觉得有点“自不量力”(在内部也经常有人这样抱怨)。

比如华为每做一款新产品,还没上市或者刚上市,就瞄准业界第一名进行竞争。这种做法跟很多国内企业不同。当然,上来就和业界老大PK,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是免不了了。

不过还好,只要没被干掉或者自己没有决心放弃,屡败屡战的劲头儿倒是很充足的。笔者参与过一些目标性的工作,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大家似乎都知道目标达不成,但谁也不会说放弃,似乎觉得谁先说出来都会比较掉价一样,一起死扛到最后。

这种“打死也不说(放弃)”的做法,对公司成长还是很有帮助的,经常挨揍,抗击打能力也就强了,就跟拳击比赛中被对手击中几拳一样,只要不被击倒,就无关大局,因为最终以点数取胜。

在外部没有特别直接的对手的情况下,在华为内部也会有很多内部的竞争,比如两个产品线做相似功能的两个产品,这是经常的事情。两个相似功能产品的最终命运往往是合并,谁合并谁,那就看谁做得更好了。

人家是几年选美一次,华为是天天参加比赛,因为商场如战场,战事没有终止的时候。

【蓝军】

一般企业都喜欢搞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员工踊跃的为企业提出批评意见,但实际上企业领导听到的往往是一片拍马屁的声音(时髦词汇叫“跪舔”声)。真的有员工“争鸣”了,等待他的往往由百家争鸣变成“引蛇出洞”和“秋后算账”了。

华为也免不了这个俗。因为华为也是人组成的,华为人并不比其他企业的人情操高哪里去。

那怎么办呢?华为的做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请顾问,一个是在公司内部成立蓝军。他们的共同任务就是给公司挑刺。那怕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挑不出骨头就不给钱。

不排除在蓝军内部依然有溜须拍马的现象,但蓝军整体对公司的输出必须是有价值的,他们的评价体系就是批评和攻击是否能够击到公司和红军(正规局)领导的痛处,不痛不给钱(没有好的考评),越痛钱越多。

华为蓝军有个叫老孟的,三天两头在公司内部办公WEB主页上发表批评文章,为所有人传阅。公司外部如有人批评华为,这种免费大餐当然也乐之不得,毕竟天天看老孟风格的文章也比较单调。

2014年任老板曾经针对是否拥抱互联网有个讲话,传出后,外部批评声一片,而比较著名的批评文章被置顶到心声社区的首页,而转贴人也是公司的高层领导。

这种批评登报的现象在华为不是首例。在对外的华为人报、对内的管理优化报,此类批评更多,心声社区里,歌功颂德的文章,即使有也被跟帖的一片骂声和挖苦声掩盖掉。

中国很多本土企业对咨询很不屑,很多咨询都是被要求免费的(即使他们心里很清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华为每年支付给咨询顾问的费用都是至少几亿美金。因为这些咨询顾问不仅帮助公司发现问题,而且还帮助解决问题。

【自省】

华为内外部刊物和相关书籍中经常提到“自我批评”,而且把自我批评放到极高的公司文化位置上。

但笔者不觉得持“自我批评”即具备深刻“自省”特质的人在华为内部是普遍现象,但在某些关键点,即关键人物,是具备自省能力的,为大家所熟知的当然是任老板。

笔者觉得,这种具备自省特质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如果一个组织能够有意识的在关键岗位,安排具有自省特质的人来担任,对公司的稳健和长远发展非常有助益。

华为在一致倾向于建设这样的领导组织,特别是高层领导组织。

【富豪与屌丝】

来华为前,一直觉得开奔驰宝马的都是老板,至少副老板级的人物,或者至少是中上层的高管。到华为才发现,在普通员工中开奔驰宝马、奔驰的,年轻的小女生靠自己的收入开好车大有人在。

领导们的车型就更不用说了。入职培训的时候,讲师说,当年分红2.98,分红后,车库里又多了很多宝马车。D区H区,是个四层的矮楼,刚刚建成入驻,地下一层车库就满了,员工们为了停车怨声载道。

员工抱怨基建为啥不在地下多建几层。很明显,建筑设计者们脑子里的工业建筑中工作的人拥有车辆的比例的估计严重不足(好像不仅华为如此,其他IT企业也很常见)。

伴随着好车,当然还有好房。笔者不爱交际,基本没有去过华为员工家拜访,据说也不错。

但是伴随好车满库,好房满住的反面,华为还有另外一番风景,那就是马蹄山、黄君山的这些村子里依旧住满了华为的员工,忍受着这小强满地,小偷隔壁的“艰苦”生活。

骑自行车的和像笔者这样交通基本靠走的自然也不在少数,上下班时间,特别是早上8点到9点上班时间段,园区附近路上的大军,虽然跟距离不远富士康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但也是能把人行道占满了(通向富士康的人群直接在马路中间走了,人行道根本容不下上班的人群)。

很显然,这种两极的差距,汗流浃背的走在路上,看着宝马车在身边一辆辆的经过,自然会给那些吊丝们以希望,工作再苦逼,至少还有个盼头,盼望着他们的今天是自己的明天,而且看到的宝马车越多,会感觉自己越有希望,因为自己未来中奖概率会越高。

除了自己眼见,还有耳朵听到了华为内部土豪们的各种故事。这就是艰苦奋斗的另外一层含义。

【大手笔与铁公鸡】

这是体现在华为公司政策上。华为的行政都是社会化的,而且有种观念认为公司福利会造就员工的懒惰。但并不是华为公司没有福利,而是在华为公司把福利去大锅饭化。官方名称叫“以奋斗着为本”。

举几个例子,华为班车是收费的,而且还不便宜(相比地铁),但是用于送加班回家的员工的晚班车是免费的。华为的餐费也是收费的,但加班员工有夜宵补助。

在舒适地区的员工是几乎没有任何福利的,但在艰苦地区会有非常高的补助(只是内部对比,不是跟外企比),比如去伊拉克等战乱地区,据说每天补贴2百美金(实际可能会有浮动)。

在海外,特别是在非洲,据说员工(笔者没有亲见)生活条件其实也是不错的,个别地区还有别墅住。在深圳,能住进百草园(华为单身公寓)那得排队半年到1年之久,但是晚上加班太晚,可以免费住到宿舍。还可以叫穿梭车,免费送自己过去。

现在行政在不断优化中,而且越做越细,连出差是住宿舍还是酒店还是租房,住多少钱的酒店,买的飞机票是否打折这类,什么时候起飞落地这些信息都在不断的扣。

如果把福利和奖金比起来,那更是差别巨大,重大项目成功,业绩达成后的奖金却是哗哗的,但只奖励对项目做出贡献的人。

结果就是,你想得到好的福利,想得到好的收入,那就只能去奋斗。只想在华为混天,那会很难受。

主编:陈祖鑫(裙子)

来源:跨界杂谈(雷震子)

企业考察网文章,作者:标杆考察培训中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ykc.cn/1720.html

(0)
上一篇 2015年6月16日 上午10:38
下一篇 2015年6月17日 上午11:03

相关推荐

  • 2024年12月27-28日 华为大学建设实践高研班

    华为大学简介 华为大学—中国企业的黄埔军校,2005年正式注册了华为大学,它是培养华为员工的专业技能和 理能力的重要平台,被誉为培养将军的摇篮,堪比黄埔军校和美国西点军校。 华为创…

    2024年11月5日
  • 2024年12月11-12日 华为战略管理高研班

    学习时间:2024年12月11-12日 学习地点:深圳 为什么学华为 华为—全球翘楚,遥遥领先华为是目前中国企业中,唯一一家同时在主流产品和国际主流市场上,与国际一流企业竞争的中国…

    2024年11月1日
  • 走近华为贵安全球培训中心智算

    AI大模型驱动的智算时代正加速到来。智算已渗透到医疗健康、智慧城市、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在此背景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

    2024年10月30日
  • 2024年12月中旬 走进华为学管理高研班

    学习时间:2024年12月中旬 学习地点:华为总部 参与对象:企业创始人、总裁、总经理、CXO以及部门高管团队成员 为什么选择华为? 华为—全球翘楚,遥遥领先华为是目前中国企业中,…

    2024年10月21日
  • 2024年10月 华为战略管理高研班

    对标华为,看华为战略管理核心思想 学习时间:2024年10月 学习地点:杭州   项目背景 在全球化竞争的激流中,战略管理不仅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是企业在新质生产力浪…

    2024年8月11日
  • 2024年8月16-17日 华为集成产品开发高研班

    对标华为,看IPD的起源与八大核心思想 学习时间:2024年8月16-17日 华为简介 华为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为全球数十亿用户提供通信服务。 华为业务遍及170多个…

    2024年7月24日
  • 余承东与辉同行对话

    7月15日晚间,“与辉同行”走进华为东莞松山湖园区,与辉同行主播董宇辉与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进行了一场直播对话。 对于东东莞松山湖畔。余承…

    2024年7月17日
  • 华为的一场大突围

    这是一个跌荡人心的真实故事。 美国断供铁拳袭来,外资合作伙伴被迫分手,华为不得不为自己无比庞大的系统和数据自建一套ERP系统。 历经3年,1700多人共同作战,他们完成了这个华为的…

    2024年6月27日
  • 2024年7月11-12日 走进华润&华为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实践

    走进华润&华为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实践 学习时间:2024年7月11-12日 学习地点:深圳 学习背景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5G技术以及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的到来,制造业、…

    2024年6月12日
  • 2024年6月21-22日 华为人力资源高研班

    对标华为,探索三十年华为人力管理经验 学习时间:2024年6月21-22日 学习地点:深圳 华为简介 全球第一,中国骄傲 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早在2013年其销售收入就已超过爱…

    202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