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小米汽车工厂可以看到,目前工厂拥有六大车间,包括:冲压、大压铸、车身、涂装、总装和电池。在一些车间最中央位置,还拥有工程师的办公室,据介绍,这是为了研发人员更快改进产品而设计的。
走进位于北京亦庄的小米汽车观光工厂,你会被生产车间之大和自动化程度之高所震撼,超过700台的机器人正忙着进行安装、检测、运输。
而车间外,一排排经过装配、测试的小米SU7已整装待发……
大压铸,是小米的五大核心自研技术之一。在去年12月28日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上,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就介绍了小米在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领域的五大核心自研技术,成为小米制胜新赛道的关键。走进大压铸车间,可以看到一台台“工业巨兽”不断运转,单单一个压铸机就有718t,压铸岛占地840平米,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而这里总共9100t的一体化大压铸设备集群,每120秒就可以生成一个压铸件,给人一种工业设计的庞大与精妙的巧妙结合之感。
压铸是什么?事实上,传统的车企,并不设有这一车间环节。三年多前,特斯拉将“一体化压铸”概念引入中国,原先由70多个零件冲压、焊接而成的Model Y车后架,在不到2分钟内就被一体压铸成型。目前,也只有在特斯拉、小米等先进工厂内,才会有专门的压铸车间。
压铸可以说是小米汽车工厂生产制造的第一个环节。压铸的过程类似于制造各种形状的蜡烛——先融化,再用模具一次性打造出完整的形状——小米使用的“蜡液”是小米自研泰坦合金,在这里,700度高温的溶液态铝,通过340倍个标准大气压的压力,以25倍的重力加速度在100毫秒内注入到模具。
小米SU7展厅
这栋玻璃立面的建筑就是小米汽车的展厅、工厂店、交付中心兼具办公楼,一楼小米汽车展厅有详细的SU7工艺、选材等介绍,访客们也可直接坐进SU7里感受内饰的设计及体验SU7的车机操作生态。
SU7体验中心
到了小米汽车观光工厂,怎么能不进车间瞧瞧SU7的生产流水线呢,厂区配备有6大车间,分别是大压铸车间、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电池车间和总装车间(一般传统车企只有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四大工艺),还有一条2.5公里的测试跑道。
压铸可以说是小米SU7生产制造的第一个环节,这项技术是特斯拉首次采用,而小米的大压铸技术有点类似制作蜡烛,整体包括融化、模具打造两个环节。
大压铸技术既可以大幅减少焊点,又可以实现汽车减重。这里是大压铸车间的成品区,压铸完毕的部件堆放如山,作业叉车穿梭其中进行搬运作业,很是忙碌。
电池:与宁德时代合作研发 Max版本800km续航电池也是小米的关键自研技术之一。据了解,小米汽车搭载的电池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个品牌提供。其中,小米的高端车型将搭载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它采用了无模组电池结构。其技术亮点是跳过模组,直接将电芯集成为电池包,使得电池包整体能量密度得以增加,从而提高续航里程。
据工程师介绍,小米和宁德时代还将电池包的结构重塑,不同于其他品牌的汽车,小米汽车的电池包为“倒放”,极端情况下,电池液喷射的方向不会朝着车内,相比其他“正放”的电池更安全。为了解决倒放时电极被浸泡的问题,双方还自研了电解液成分,有效避免了因电极长时间浸泡而产生的问题。
这里由6900t的冲压线“坐镇”,是打造小米SU7圆润车身的关键工序。
随后,SU7车身被悬吊送到工位后,8台机器人协同工作,伸出灵活的机械臂,对小米SU7车身进行点焊、自冲铆接、热融自攻丝、涂胶等操作,助力小米拥有超高强度的车身。
车身与总装:机器人配合完成车身安装 精度小于1张纸的厚度在小米的车身车间,可以直观地看到一台车是如何被安装起来的。整个车间381台机器人,加上20多名员工,就完成了车间全部的工作,对比同级别车间,是其效率的三倍,堪称自动化典范。
作业时的火花
小米SU7搭载的电池,其中电芯由宁德时代提供,电池包则是由小米自研并生产,通过将电芯集成为电池包,使得电池包整体能量密度得以增加,从而提高续航里程。
在这里主要进行大件的自动化装配、电池车身合装以及下线检测、雨淋测试(检测车身各个部位的间隙是否符合标准)还有紫外线检测。
在很多工厂的总装车间,仍旧使用工人拿着塞尺去测量车身间隙,但是在小米,误差二十分之一毫米都可以用机器检测出来,还可以检测天幕、车灯这样的透明件是否安装到位。仅在小米汽车工厂的车身车间目前在小米工厂内,有207个关键检测点都是靠自动检测完成的,行业处于领先。
下线的SU7将会由专业的检测人员驾驶汽车,在总长2.5公里的跑道上,完成18种路况的测试,让每一辆下线的小米SU7都通过动态测试验证,检测合格的才能交付到车主们的手中~
企业考察网文章,作者:标杆考察培训中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ykc.cn/11110.html